红灯笼挂起,春运大潮的序幕拉开,离乡打拼的“候鸟”们,到了该回家的时候了。这时,有人心中唱着“曾经志在四方少年,羡慕南飞的雁”;也有人感受到了压力、紧张,甚至焦虑,默唱的歌词也变成了“迈出车站的前一刻竟有些犹豫,不禁笑这近乡情怯仍无可避免”。
这些“近乡情怯”,大概可分为两类。第一类主要指向对自己的“不满”,比如依然没找到对象,回去又要被催婚;这一年的职业发展不是特别顺利,回家感觉不好交代;一直骗爸妈自己不吃外卖,但“带着一身脂肪回去就全露馅了”。第二类则来自对回家生活的一些“不适”,比如习惯了熬夜,“回家就要过上每晚10点准时上床的规律生活了”;放假在家的日子基本要跟咖啡和奶茶说拜拜了;回家又要跟很多其实并不熟的亲戚交往寒暄,等等。
这些情绪其实不难理解。一方面,在外工作学习的年轻人,是自己生活的主人,对生活方式有着较大的自主裁量权,而且无论暂时处于顺境还是逆境,都形成了一套自洽的闭环逻辑,并为之默默努力。但在回到家之后,面对父母的“检阅”,自己从生活的“甲方”变成了“乙方”,难免会产生紧张情绪。另一方面,异地与家乡之间、年轻一代与父辈之间,都因土壤的不同而生长出了不同的生活哲学,过年又是家乡文化集中释放的时期,二者像是两个并不完全适配的齿轮,在这段时间里被拼接到了一起,很容易产生摩擦,发出弹响。
但也有很多网友说,不必过度放大这种紧张,与其说是要学着与父母和解,不如先与自己和解。结束了一年的奔忙,过年的意义除了跨越几百数千公里的返乡旅程外,更意味着家人围坐、灯火可亲,意味着让每一朵雪花都朝着春天飘去,积蓄来年的力量。就像一位中年网友所说的,“孩子们别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,只要看着你健健康康开开心心地回家过年,就是爸爸妈妈最大的心愿”。在外生活不易,在过年的时间里,回家好好感受一下爸妈的温暖、小床的柔软,才是返乡最深沉的回响。
从另一个角度说,回家的这段时间,也是对于原始生活观的一次回归。我们小时候的茁壮成长,离不开父母的呵护与教导。“三餐要规律”“不要总熬夜”“一家人要团结一心”……这些质朴的生活法则,被父母一生践行,却被我们中的很多人在长大离家后渐渐抛之脑后。其实,我们并非读不懂其中智慧,只是有时为了方便、忙于工作,便忽略了对健康和家庭的重视。既然如此,不如趁着回家的这段时间,好好感悟父母的深沉智慧,或许就会为我们的生活打开一扇新的窗户。
所以,放下顾虑,踏踏实实、开开心心地回家过年吧,相信来年的生活一定会更好,相信回家的日子一定会有别样的收获与感触,相信父母为这一天已经等了整整一年。他们或许不懂你的工作内容,不能为远方的你帮上太多忙,但一定始终在远方牵挂着你,也会永远支持你。他们相信“孩子会穿过大雨,去懂人间的道理”,也请你相信“到家后不管几点,饭都会热着”。
当同事们交流的话题变成“你抢到票了吗”,当父母一次次在电话中询问“哪天回家啊”,我们知道,又要过年了。人们常说,梦想与家乡之间的距离是一张张车票,如果错过了家乡的春夏秋,那就在这个冬天里,好好感受一下家的温暖,去犒劳自己这一年的辛苦,也抚慰父母这一年的思念。
本网信息来自于互联网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,请及时联系九游会旧版,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。:https://b.daxiangshiye.com/7310.html